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台7線-前線觀察】雙英辯劃開藍綠二元分立

文/Avis張

「盼望媒體能從增進人民瞭解ECFA和監督政府的心態與是否做好準備的角度,以及在野黨的質疑有無道理等等角度來解讀辯論雙方的表現」,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425ECFA雙英辮論後記者會做以上表示。

「雙英辯」是台灣政治史上首例,也是台灣政治文化改變的分野,朝野兩大政黨領袖以政策對話方式,使公民有參與政策思考的機會,當然也有進一步影響政府決策的基礎。這場世紀辯論,據各界推估當天全國約有1千萬人收看,或是看到相關新聞報導,其實這應該是審慎思辯式民主的開端,公民藉由媒體聚焦議題,參與了政府的政治決定。

不過,公民參與政治決定過程之後,客觀的價值判斷應該是後續的關鍵;但辯論後,我們卻不斷看到許多媒體在會後記者會上以「公眾評分」及「誰表現較好」的綜藝化角度加以報導或做相關民調;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掩飾掉背後,還有高達75.5%的民眾表示不清楚ECFA的內容,僅20.9%的民眾表示清楚的多數民意。

據民進黨民調中心在辯論後隔日的民調結果表示,看辯論會的民眾當中,四成民眾認為蔡英文較具說服力,但也有近四成民眾認為馬英九較具說服力,這顯示若以「打分數」的角度來看,公眾較易流於選邊站的藍綠二元思考,自然無助於政策的理性思辯;反之,若從政策的核心角度加以測驗,我們卻看到,有56.6%的民眾表示不相信馬英九保證在ECFA談判中會捍衛台灣的主權及利益,且有六成民眾贊成蔡英文所陳述暫緩和中國簽訂ECFA之主張。

其實就這兩種不同的民意測驗結果,我們能輕易判定,縱使馬政府在辯論後,不斷藉由媒體或黨政資源操作「馬英九表現較好」的相關民調,其實都是政府炒短線的做法;只會有越來越民眾不瞭解ECFA是什麼?甚至完全突顯政府的政策溝通不足,我們必須知道,馬政府自去年以來,不斷操作ECFA議題,甚至投入政府龐大資源宣傳,說ECFA會讓台灣經濟再起云云,一再隱惡揚善,至今卻仍未反映在民意支持上。

以行政院長吳敦義曾在20091229說法為例,簽ECFA可以讓我國出口品繳給中國的關稅省90億美元,近3千億台幣;刻意製造利益榮景,但同年119財政部到立法院報告時卻說,2008年我國出口到中國所繳的關稅估計是1,047億元新台幣。顯然,吳敦義的數字過於誇大。也難怪針對馬英九所言「簽署ECFA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增加1.7%,並且創造27萬人的就業機會」的說法,60.6%的民眾不相信,有26.0%的民眾相信。其中,92%的泛綠支持者及63%的中間選民表示不相信,而泛藍支持者中有52%相信,36%不相信。
其實,良好的政策溝通應該是政府負責任的提出正確數據與資訊,將政策利弊做完整的分析與評估後,透過國會實質審議,再經由政府公開宣傳;只要政府提出的政策具備完善的執行方案與完整的因應配套措施,相信公民不會濫加反對。

1990年代起,許多研究民主政治的學者,開始將民主政治理論的發展,轉向強調有制度的公民參與,以及審慎思辯的決策面向(Dryzek,2000)。Dryzek更曾提出:「審慎思辯是一個社會過程」,其有別於其他的溝通形式,經由互動過程,參與者可以在當中改變與修正他們的判斷、偏好與觀點,而非一味遭受政府的強制、操控與矇騙。

因此,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該要有智慧的面對民意考驗。就像雙英辯後,蔡英文主席主動表示,「希望後續還有更多辯論,把問題說得更透徹、清楚」。不管辯論後,外界對其評價為何,她仍坦言,「短空長多」,其實這就是朝野領袖的責任、也是義務。反之,一位處理實質政策問題的總統,主導國家大政方針,若他一再用「政治化」的態度迴避民意,執意炒短線,而不嚴肅面對政策實質問題,終將面對民意反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