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台7線-電影批判】「血色海灣」的血淋淋真相

文/Sidney鶴

看過這部「血色海灣」後,我們會發現,原來大海可能不是只有藍色而已。

如同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一樣,「血色海灣」一樣希望可以喚醒人們對於身邊事物的關心。只是沒想到「血色海灣」帶給我們的真相,卻是如此的血淋淋。全世界海豚產業產值近數十億美元,大多數集中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世界,海豚靠著他們的表演吸引全世界的大小朋友掏錢出來看牠們表演,看著牠們賣力的跳出水面贏得你我的掌聲的同時,我們是否想過牠們為什麼不是在海裏面遨遊?

一隻海豚一天可以遨遊超過64公里,聽覺是牠們最主要的感官。但在海洋世界裡面的海豚,牠們卻長期曝露在水槽濾網的機械噪音中,困在長寬不過數米的混泥土水槽裡,換作是我們應該都不會開心。然而海豚微笑的嘴巴卻讓人們一直以為牠們一直很開心-Ric O'Barry過去也是如此認為著-他在1960年代訓練了五隻海豚拍攝美國電視劇「飛寶」後,迅速讓海豚成為人類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從此全世界開始風行海豚表演。然而,當Ric O'Barry所訓練的一隻海豚凱西有一天在他懷裡自主的停止呼吸後(等同於自殺),他即下定決心要摧毀這個他一手建立的海豚產業。

「血色海灣」便是在這樣的心情下才得以揭露人類史上殘忍的宰殺行為之一

日本太地町每年宰殺約23000隻海豚,其中有若干被挑走的海豚被以每隻15萬美金賣給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世界,其他則成為食用對象。海豚肉已經被檢驗出還有大量的汞,極不適合做為食用,然而日本每年卻依然放任這樣含汞的食材流入民眾的肚子裡。到底是什麼原因要讓這樣的宰殺持續發生?為了表演?為了食材?這不是一個可以用傳統習俗就可以解套的屠殺行為;這也不是一個可以歸咎於傳統飲食習慣就可以解套的行為。任何的傳統都有被檢討改進的空間,重點在於對生命的尊重與反思。食物鏈下的行為或許可以被容許,但是有更多值得被檢討的價值應該被重視。

人類身處在地球,到底是one of all?還是one above all?我們是否有如此大的權力去消滅不同的物種?亦或我們是否該在這關鍵的時刻檢視過去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應該修正?在片中,對於保育鯨豚的工作,卻是如同其他更多醜陋的政治議題一樣,在大國的國際政治下被操弄著。一個對於生命基本尊嚴的尊重與反省卻未見於世界各國政要的思考當中,無怪乎我們必須得透過這樣的記錄片才能一窺這個我們未曾想像的醜陋真相。

在台灣的西海岸,居住著一群粉紅色的台灣白海豚,牠們的數量已不到100隻,雖然台灣沒有食用海豚肉的習慣,但是工業發展卻正逐步的消蝕牠們唯一能生存的環境。牠們是一群沒有聲音的地球一份子,難道,我們也要讓台灣的海岸變成血色,我們才會驚覺我們又犯了錯嗎?

PS:請上網認股買下台灣白海豚的生存空間: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