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之前,十年之後?
文/Justin
二○一二年絕對是最弔詭的一年,有太多的大事情在今年發生,最可怕的莫過於今年是馬雅預言的「世界末日」。而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是國際示愛日,這個情境完完全全的符合一個命題,距離世界末日還剩下幾天,你想向哪個人告白?或你最想跟你的愛人做什麼?雖然據截稿前的地球環境,日子一天過一天,除了忽冷忽熱的天氣之外,還算平靜。但誰也算不準在各位讀者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是否隨著這篇文章一同進入地心深處?
回顧即將邁入毀滅的這一年,台灣社會發生許多重大的事件。總統連任、經濟衰退、基本工資的低廉、勞保健保瀕臨破產、產業的蕭條、教育的問題,還有「媒體巨獸」的誕生。如果這個禮拜後,我們沒有明天,就讓我們像一群倒數未來的人,想想要是地球沒有毀滅未來的十年,台灣會是怎麼樣。
十年後台灣的總統,將變成危機處理型的領袖。因為從這一任開始的洞補不起來,下一任在一個青黃不接的狀況下走馬上任,光每天處理前任總統留下來的問題就已經頭大,幾乎不會有精力去提出新的方案跟國家政策。加上台灣現今治國就必須一再的重視所謂的輿論壓力,國家機器對於每一件政策的執行,花大部份的時間與力氣,都在「解釋」之前的錯誤。再者,面對未來的財政赤字、勞健保的破產,以及少子化的社會;更少的人必須賺更多的錢去支撐整個國家運作。未來的賦稅增加是一個必要的選項,但如何說服每個人要從口袋多拿錢出來,這才是一個更困難的課題。
教育的問題,我想新移民在未來十年已經不是問題,台灣社會的文化包容力在世界上諸多國家相比,是相當溫和而友善,但當前重要的問題是,未來還有多少學童來學校上課呢?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民國一○○年),目前的○歲兒童為十八萬七千四百四十二人,換算十年後,他們十歲,大概是小學二、三年級。教育部統計,民國一○○年的小學一共兩千六百五十九所,平均每班為二十五人。從民國九○年推算回來,平均每班已經銳減五人,關閉了三十二所小學。若往下再推算十年,究竟還要關多少小學?一班還能維持多少人?未來若是小學的數量遞減,許多鄉下社區就需要跨區就讀,上下學竟然會是一條漫長的路。大學關門、教授失業這個已經不是新聞了,推算一個更可怕的數據,目前一○○年統計,十五歲人口為三十二萬二千○七十七人,換句話說,這就是八年後的首投族人數啊!足足比今年少了一半。
年輕人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大多會選擇以美學為掛勾的職業選擇,在消費社會的架構下,當所有的消費動機轉變為非單純滿足生活所需的行為,消費涵蓋了多重意義。媒介將消費型塑成一種拜物迷思,成為物的產出其中的一環,變成一個令人稱羨的工作。另一方面,因為全球經濟不穩定的延續,使得未來十年年輕人的就業選擇趨向保守,甚至現今我們的新聞媒體不停的報導,學子們如何辛苦努力的準備高普考,難道我們的學術機構只是為了培養高級公務人員嗎?對於破壞性的創新優勢,不再是下一個十年所見到的。
所影響的是,年輕人選擇知名的大公司工作,不願意發揮潛能,只求不出錯,做好該做的事,穩定的薪水即可。其他的中小企業在就業市場上也逐漸的被冷落,產業的勞動力分配只會更加的不平均。產業面除了尋求跨領域的整合與合作,重要的是垂直的整合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未來台灣十年的傳統產業,中間商與代理商將慢慢式微,改由生產端直接面對到應用端,再由應用端推廣到通路,以降低中間轉手的成本。庶民經濟風行,由通路銷售端訂價,讓製造端精算成本的狀況將會是一種常態,尤其是在民生消費上,如Zara、H&M、Uniqlo等平價服飾,而製造商也因為他們的銷量而樂於接單。
在社會文化方面,倘若「媒體巨獸」在今年就這樣成型了,那它將會是我們未來十年最大隻的「年獸」吧!未來十年,無論媒介怎麼樣演進,發展到多麼先進的程度,我們都避免不了一場媒介文化的戰爭。好不容易從專制政權手中歸還於民的第四權,如今交到了資本家的手中,我們生活中的訊息將不單純,它可以操縱輿論與人民的思想。所有的訊息,都是噤聲效應的結果,當文化與社會的多元性就這樣被閹割的時候,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倘若控制媒介的手又與國家機器掛勾,我們又回到了一言堂的專制社會,更可悲的是,這個社會是屬於資本家的。
無論這個禮拜之後,我們是否會一起沉淪到地心深處,但我相信,要是地球沒有毀滅,末日之後,都應該將它視為一個新的開始,至少世界還是屬於我們的。而這個十年後的想像,只是一個情境的分析,是否會成真?我希望不要,因為好的未來學者,是希望所預想的每一件事都不要發生,將我們不樂見的,藉由今天的努力,排除於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