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台七線-選舉觀察】從奢侈稅到塑化劑風暴----選舉在政策過程中可扮演的角色

文/Bystander












七月 2011

奢侈稅以及塑化劑看似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公共議題,但是都是對台灣人民十分切身的民生議題,處理的好或是不好都攸關人民福祉。但政府在處理的過程之中卻大不相同。奢侈稅關乎房價,政府顯得站在打這一邊,跟人民站在一起;但在塑化劑風暴上,政府卻慢半拍,先以D-Day來作為促使市面上含塑化劑的商品主動下架;但D-Day一過,隨之而來的卻是人民對整個台灣食品安全體系信心的崩潰;房價(或社會貧富不均)及食品安全的問題都已經由來已久,並不一定是執政黨的錯誤及責任,但執政黨卻應解決此一問題,且責無旁貸。
回顧奢侈稅的議題脈絡,行政院長吳敦義於2010910日於就職周年與媒體茶敘時表示,只要國會支持、社會有共識,不排除課徵奢侈稅及富人稅;自此台灣社會輿論就此開始對於是否以課稅的方式來弭平貧富差距展開討論,值至201146日奢侈稅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初審通過,最受到關注的部分是持有非自用住宅的房屋及其座落基地、空地在 2年內移轉,將分別按照實價課徵未滿 1年者15%1 2年者10%的奢侈稅,也就是最近最熱門的的「打房議題」。
一般而言,一項法案之通過須要相當長的時間,而關於增加課稅議題立法,則更可能被運作在政治系統中的利益團體所加以阻撓,往往不是束之高閣,就是法律或政策內容被進行大幅修改,喪失原本立法的美意。但奢侈稅之通過,從倡議到100415日三讀通過到10061日的實行,過程僅約九個月,時間非常短;。
而為何奢侈稅如此順利的通過,筆者認為,只因為「選舉」即將到來;台灣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學者歐肯諾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目的在於「積累」以及「正當性」兩項條件;積累即是國家需滿足社會財富的積累;而正當性則是人民對政權的認可及同意。過去高房價的時代,房價的拉抬及房地產將一的熱絡有助於GDP的增加,更有利於建商、原物料供應商,甚至是房仲業等產業財富的積累,但長期放任的結果就是造成人民的購房成本太高,苦不堪言,更進一步拉高貧富差距;因此便造成政府正當性的不足;雖然建商的團體可以成為政黨背後的金來源,但面臨選舉時,正當性流失的政府及執政黨唯恐都丟掉政權,必然選擇以連任為目的,所以要維繫政權的正當性,因此必然有只能選擇大力推動奢侈稅,這也是何以奢侈稅的政策過程中(姑且不論其成效)得以迅速立法及實行的理由,總之都是為了選舉。
選舉或許是很現實的考量,許多人也批評,民主國家也正是因為必須定時舉辦選舉而有短期的政績壓力,反而較無法推行具有前瞻性但須間才能收到效果的政策;但筆者不完全同意此一說法,也正是因為民主國家的政府有面臨選舉時的政績壓力,因此選舉的舉行反而促使執政當局必須為民眾解決立即且重要的公共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反而加速的重要政策的推行。
奢侈稅的推行相當符合上述模式,但反觀塑化劑風暴,政府在D-Day 失守之後,面對排山倒還而來的食品添加物問題,卻沒有任何立即且有效的作為,只能等到新聞爆料某某食品含有塑化劑之後才會有所作為,政府從頭到尾都處於被動且挨打的地位;而當新聞報導某公司因為設立食品安全實驗室所以安然度過塑化劑風暴時時政府要員卻跑去參觀且大加讚許,但殊不知食品廠商本來就應該使用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不能因為其他廠商不符合規定而該家廠商符合規定就認為此舉(設立食品安全實驗室)值得表揚,這完全是嚴重錯誤的概念及思維,廠商的生產過程中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本來就必須符合相關法令,這應該是基本要求,而政府就應該站在把關的角色,而非無所作為。
人民對台灣食品安全體信心的全面崩潰,嚴重到許多人選擇無視,因為不知道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但若是一個有能力的政府,就應該利用此一機會,推動相關立法,維護台灣食品安全,或許在推動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利益團體(食品製造商)的阻撓,但當政者亦可以利用選舉的到來作為壓力,大力推行立法,如同奢侈稅立法成功的模式。
塑化劑風暴到今天的鬆餅粉含鋁的新聞,或許讓我們真的不知道何以為食,甚至只能無視;但食品工業化終究是不可逆的過程,我們或許能期待更多良心食品企業在台灣出現,但最重要的仍然是政府的相關作為,從積極地立法到食品安全稽查等;令人可惜的是,政府有此機會卻不好好把握,我們所期待的食品安全體系的重建仍然看不見,因此筆者不禁要問,在這個食品安全體系崩潰的風暴中政府在哪裡?為什麼奢使稅能,而食品安全卻不能?

*照片引用網路,若侵犯到著作權請通知,將會立即移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