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台七線-福利社] 解散國會,誰得利?


/戴于文

 
日前律師陳長文登高一呼,希望馬英九可以解散國會,作為解決現今憲政僵局的解藥,但陳長文律師長期與國民黨友好,他也應該觀察到了重新選舉未必對國民黨不利,在折損少部分席次的情況下,卻換回馬英九繼續執政的正當性,如此的交易對國民黨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在台灣的憲政體系之中,解散國會必須完備必要程序,倒閣案的提出通常在面臨重大法案或重大議題時,而導致政府運作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才會被提出。首先立法委員必須對內閣提出倒閣案,意即對於江宜樺領導的行政院進行不信任投票,通過之後呈交總統,此時總統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其一是接受倒閣案並重組內閣,但此舉將象徵總統在重大議題中讓步與妥協,並會危及執政威信。其二為拒絕倒閣案並解散國會,重新由人民選舉新任的國會議員,以展現新民意的聲音。很明顯的,現今民進黨求之不得的倒閣案若通過,馬英九勢必選擇解散國會一途,但重新選舉的情形下民進黨未必樂觀。

縱觀現今的分析,大多認為馬英九不敢解散國會,乃是因為害怕國民黨大敗,藍軍國會席次大幅降低,以致被迫交出黨主席之職,不僅提前跛腳,更可能危害執政基礎,但這樣的推論似乎無法切中核心,因為重選之後的國民黨根本不會大敗。再者,馬英九根本認為重選之後的國民黨是否大敗並非當前主要考量的重點,目前的最需要處理的是如何在這一會期完成服貿協議與貨品協議的簽署,以便順利在明年製造馬習會,在此一節奏之上,若國會重新改選,將打亂布局。

因此,馬英九不怕選輸,也不會選輸,雖然大環境對國民黨極為不利,但民進黨也不應過分樂觀,原因有四,其一為大環境雖對執政黨不利,民調數據也顯示民眾不滿的情緒大幅升高,但民調畢竟與選舉不同,從過往的選舉中,無法看出藍綠板塊移動的跡象,即使2006年陳水扁醜聞漫天,2008年的選舉也未見板塊的翻轉。其二為立委選區重劃之後採小選區制,更加突顯組織、樁腳與資源的重要,民進黨在上述各方面都遜於國民黨,只靠空氣票的支撐,未必有助於選區的翻盤。其三為人情因素的考量,台灣社會對於內閣制的政黨政治運作模式較為生疏,再加上人情因素,很難將對馬英九的怨氣轉向由選區立委承擔,因此,選區立委與馬英九之間的關聯在選民心中難以直接連結。其四為媒體的影響與效果,各家媒體在選舉階段具有製造輿論、選擇新聞等效果,因此,真正進入選舉階段媒體還會群起圍攻國民黨,抑是圍攻民進黨,將是難以預料的變數。縱觀以上觀點,民進黨對於解散國會並重新選舉不應過分樂觀。

總之,可能發展為國民黨少掉部分席次,民進黨增加席次,其餘小黨空間在藍綠對決及相關議題的極化下將再度壓縮,馬英九藉由選舉凝聚基本盤並找回執政基礎,兩黨各取所需。但這次的政治動盪造成的憲政紊亂,施政廢弛,投資卻步,最後得利的絕對不是人民,只能說付出最慘痛代價的還是認真生活的尋常百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