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dney鶴
如果你很久沒有作夢,或者你已經失去作夢的力氣,今年秋天的「街舞狂潮」應該可以讓你挖掘出一點作夢的能力!
在台北,走過自由廣場或者中山地下街,你會看到不計其數的年輕人一群一群的在跳街舞。這已經儼然是台北,甚至是台灣的一個印象。這也不僅只是學生的社團活動,更已成為台灣青少年文化的面貌之一。「街舞狂潮」這部紀錄片,透過記錄兩代的街舞團體,從在地化的觀點搜尋出台灣年輕人透過街舞吶喊的心聲;而導演又跟隨著主角阿倫到法國巴黎挑戰全世界的街舞菁英,讓這部台灣的街舞紀錄片得以一窺世界的舞台。導演和被攝者所擦出的火花不只醞釀在台北的街頭,更綻放在巴黎艾菲爾鐵塔下的天空,當你看見台灣來的阿倫頂著一頭特異的髮型,在巴黎的街頭忘我的跳著house時,畫面中法國人不管是露出訝異或者是讚嘆的眼神,你我都會產生出某種「台灣稱霸世界」的快感。
導演蘇哲賢不但記錄了34歲依然堅持跳舞的阿倫,更同時記錄了八個17歲的高中升大學的學生組成的街舞團體「八個小孩」(Undergradu-Eight)。導演很細膩的透過了阿倫傳達堅持熱情於夢想的形象,但也同時透過「八個小孩」在升學的過程,如何選擇街舞和學業,反向的襯托出阿倫在堅持跳舞這條路上的難能可貴。而這其中要傳達的,絕對不只是表象的要不要跳舞而已,對於台灣社會來說,其實更深入探觸了我們長期鼓吹升學主義的文化中,能否容許年輕人嘗試更多多元的創造價值,而非一昧的只以升學、學位作為人生的路線。導演也從這個角度切入了八個小孩的心聲,而我們會驚訝又驕傲的發現,台灣的下一代早就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成熟多了。
對於主角阿倫來說,以34歲的高齡到巴黎挑戰世界街舞,就像是運動員一輩子一定要想辦法踏上奧運舞台一樣。但是在這挑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不斷檢視夢想,甚至挑戰現實的靈魂是如何努力的在夾縫中竄出,這樣的熱情與堅持,不但是年輕一代所渴望的,更是許多忘卻夢想的人們所懷念的。
「街舞狂潮」這部台灣第一部街舞紀錄片也在前些日子入圍了金馬獎的最佳紀片及最佳剪輯,導演蘇哲賢以七年級之姿推出的作品著實令人驚豔。「街舞狂潮」以街舞這個主題串連世界舞台,導演隨著主角從台灣到紐約再到巴黎,最後來到上海,讓很在地化的題材容納了跨國的視野和文化,台灣80後的電影視野,絕對足以狂潮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