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台7線-當代中國】兩岸平台是為了兩岸溝通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提出建立兩岸平台,以開啟民共溝通的制度,筆者曾發表文章闡明兩岸溝通的可能情境以及於中共基本教義派大本營東北地區溝通台灣意識的經驗,這裡借用學者Shannon & Weaver的溝通理論資訊模型再次深入探討。模型以SMCRE表明傳播過程的要素,分別為傳播者、訊息、管道、接收者、效果,用以檢視兩岸溝通各個環節可能遭遇的問題。
Sender青年派系百百種,台七線這種還不常見,試想青年部主任接到共青團的邀請來場交流大戲,開始動員各山頭派人參加,結果身經百戰的共青們慷慨激昂辯才無礙,還有各級台辦縝密度更甚調查局的資料奧援,我們的青年理事們除了舉布條和行動劇,可能還暫時沒別的好方法呢。筆者曾經冒險地在面對年輕中共黨員時試驗過一種模式,是在溝通過程的開始從周杰倫或是康熙來了聊起,隨後很快便打破預期表明政治面貌:深綠黨員,起初確實令對方多少有幾分忌憚,但這樣的開誠佈公反到形成彼此更能透明的交換觀念,尤其是兩黨本質上皆為偏左,立基在零和的國際體系上當然你死我活,然而台灣的民主經驗和創意活力是最好的武器,面對使命感和求知慾極高的對象其實是有很多交集的,這點可能需要勇敢自信的青年派系再多突破。
Message瞭解國共互動實情的人都知道,利用想像的民族情感穿梭其中換取大量農民工血汗中飽私人利益的實在不勝枚舉,而兩面拿好處卻無法消弭誤解就是這個論壇最大的壞處,平台當然應有交換資訊的功能,但假經濟或文化交流之名行壟斷生產資料之實的作用就留給資本家政黨建構的平台吧!民進黨的溝通軌道當中應該流通的訊息,至少應該傳神的把央視版和國民黨版的民進黨形象先更正和勘誤,其次在黨內民主容忍程度之下讓七年級和八零後的創意來場集體智慧饗宴,前提當然是減少兩岸一甲子各說各話的覆轍重蹈,腦力激盪地想像2030年甚至2050年的兩邊能有哪些可能性,和哪些我們想要的景觀。當然,第一步是我們的台七線究竟走向哪裡?
Channel兩岸平台這個溝通管道的構想對於執政或是在野有很大影響。統一戰線理論實踐當中,在野的民進黨是與「極端分離主義」有差距的,甚至是可爭取的對象,在海關大量的各類外圍人士出入現象即可知,然而面對執政的民進黨卻是戰慄非常,民進黨如果與台灣公民社會能夠再次互助,排除少數剝削者與共犯政黨結構,全面性的代表台灣而贏回政權,勢將面對海陸雙軌制度化協商以及實質黨對黨平台的矛盾,除了屏除國共平台形式大於實質及分贓集散地的問題外,更要避免因小利失大勢如各民主黨派花瓶的末路,一但重返執政應將各自堅持理念訴諸內部展示於黨政層次,在制度部分即使共識再些微也應維持基本的政策延續,使管道常態性存在。
Receiver對於台七線,歌頌八零年代前沉重歷史偉大民族的重要性可能不高,也和國共平台的台商媽媽桑中心無關,這是溝通對象是「韓寒們」或是「太子黨們」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看看經濟改革後手持Iphone而非毛語錄的年輕腦袋,扛著大國的重擔怎麼掙扎奮進的,更要從他們身上找出這個世代解釋兩岸關係的獨特性,這點,在中國的半年間我聽過很多種,有北京的古箏正妹覺得統不統一根本沒差,有長春的韓系潮男認為要聯手打敗日韓,也有言必稱蔣公的山東書呆子堅持中華民族復興道路,形形色色都是我們面對的對象,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Effect在台灣民眾不耐久候和選舉頻繁的特性下,民共平台具迫切性的一方顯然是我們,然而前車之鑑如馬英九,唯一的政績來源依賴於中國,不必如此反而是民進黨最大的優勢,加上在崛起過程中反獨大於促統的較低壓力下,平台展現效果具有更好的時間和空間,最重要的是借兩岸溝通的互動瞭解,遞送橄欖枝維持穩定公平的雙邊發展,隨之在中國經濟改革之後可能快速來到的政治改革提供有利客觀條件,台灣所得之利將不再侷限於出讓主權的有限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