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台7線-當代中國】三萬公里乘以六十年的距離:中國東北

雖然立法跟不上局勢變化,但台灣的學生申請大陸大學早已見怪不怪,東南沿海幾乎遍佈台灣人的身影,然而以往被視為冰天雪地的北大荒-東北地區,卻是一片處女地。我們獲取交換學生的資格,到了中國第九,世界排名第四四八的吉林大學,一學期的時間置身在皚皚白雪裡求學,身邊除了本國學生(多半是北方人),各國學生們的景象迥異於師大路一帶以白盎格魯為主的情況,這是另一種國際化的風情:俄羅斯和韓國人最多,班上除了來自蒙古國(算是憲法上我們的同胞)、突尼西亞、巴基斯坦外,宿舍還有來自寮國(他們叫佬沃)、莫三比克、阿根廷的學生,當然也有寥寥可數的美國人和日本人等「弱勢族群」。
作為東北地區的中樞,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有花園城市和大學城市之稱,日本殖民扶植溥儀成立的偽滿州國時期是僅次於東京的亞洲第二大城市,街道和建築都具備首都的格局,加上政府有意的建設,此地隨處可見各類型的大學,其中當然以合併了六所高等院校的吉林大學為最具規模,民間流傳一句話:「美麗的長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學裡」。中華民族中漢族人數最多,多數來自山東和河北「闖關東」時期的移民,而第二名的滿族便是以東北地區為發源地,雖然多數已不講滿語,特殊文化也有被朝鮮族後來居上的趨勢,但幾個世紀以來也曾在東亞的歷史中呼風喚雨。因為鄰近朝鮮半島的緣故,當地的流行文化與東北亞成為一個系統,即便民族仇恨似乎還有影響,但街上隨處可見的日韓時尚和美國加州牛肉麵到了假日還是絡繹不絕,特別的昰,打著台灣招牌的飲料店和烤香腸也是個名牌。
東北老工業基地在中共的計畫經濟時期是工業化的主力,加上國共內戰東北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此這裡向來昰政府不能忽視的地方,九大領導人掌管言論和媒體的李長春和統戰系統人物劉延東就是出身此地,而近期出台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政策揭示了以圖們江區域為核心發展東北亞經濟的方針。然而,計劃經濟時期留下的國營企業,在轉軌到市場經濟後面臨大量的失業下崗問題,吉林省除了中國最大的吉林大學外,便屬「第一汽車」最具影響力,光是眷屬便超過十萬人,在長春市的南邊聚集成汽車城,在經濟轉型時,一汽曾經試圖將廠區遷離長春市,受到政府強力的支持,繼續成為此處最大的產業指標。
東北著稱的「白山黑水」,白山指的昰吉林的長白山,黑水便是黑龍江,黑龍江省地理位置接壤俄羅斯,省會哈爾濱市內盡是俄國風情,除了著名的冰燈和雪雕外,建築更如博覽會般樣式數量繁多,舉凡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教堂皆能看到,而最知名的中央大街更有著昔日國際貿易鼎盛的痕跡,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折衷主義式或日本改良式等元素混合的建築遍佈,唯進駐的通通是精品服飾或肯德基,在聖誕節和跨年的夜晚,十色燈光點亮新舊混雜的城市街道,加上歡慶的觀光客與拾荒老人的諷刺對比,有一種後殖民的悲哀。
遼寧省算是東北的經濟重鎮,也漸漸看到許多台商的影子,然而最近省會瀋陽市風靡的,是以地方戲曲「二人轉」發跡的趙本山與小瀋陽。中央電視台(CCTV)的「春晚」向來昰大陸人,尤其北方人除夕夜必定收看的節目,而影歌星也以登上春晚為人氣高低的指標,趙本山與小瀋陽的表演由本土農村的形態轉為大眾風格的小品形式,使得東北在文化上擺脫沙漠地位大大的全國化。大連則是此地經濟重鎮,地處渤海要衝與朝鮮半島端,近期以美女騎警隊與國際服裝節聞名。
六十年兩岸特殊的關係,造就台灣三代人對「中國」的差別想像,七年級的我們在所謂歷史機遇期從遙遠東北走起,半年造訪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十六個城市,看見了書裡的過去,變動的現在,東方既白的未來。【全文發表於美麗島電子報http://www.my-formosa.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