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台七線-福利社】基變的種子

文/戴于文
隨著台灣社會的多元聲音,讓台灣的社會問題趨向多元,也促使社工專業人員,所面臨的挑戰及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峻。像近來許多的社會案件,往往社會大眾都期待社工人員能扮演更加積極、更加主動的角色,社會在用高道德、高品質的標準檢驗社工員在第一線的工作,固然能使社會工作相關專業水準能提升,但卻往往忽略第一線社工員受制度壓迫的本質,再檢視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案主成為政策制定的主要考量,反而讓社會工作人員在政策制訂過程中成為隱形社工,不只本身工作福利欠佳,個案量多在加上隨時待命的壓力,使得社工員的工作環境無法有效提升。也因此在台灣基變主義的概念,更適合運用在社工社群之中。

基變主義做為一個理論觀點,在台灣的社會工作實踐之中,是很難看見具體的運用範疇。而所謂基變社會工作(radical social work)的實施之建構,是社會工作理論發展脈絡中,最特殊,也最引人爭議的一套實務理論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 2009)。植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基變觀點,就如同馬克思主義本身,任何人都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切入詮釋該理論,也就因為如此,基變的社會工作觀點成為最引人爭議的理論取向,就連在台灣的翻譯也是有許多版本,例如:在林萬億與古允文的翻譯著作中翻譯為「基」變。而在部分書籍則翻譯為「激」變。還有,在李明政的著作中則變成了「急進」。而版本眾多的不同翻譯,就如同不同的角度詮釋出基變主義的價值信念。Radical這個概念中譯名稱不一,依據Bruce Hugman(1980)的說法,其義為描述人民、政策或行動等,滲入或催化個人或社會生活的根源或基礎 (林萬億:古允文, 1992)。雖然就如同馬克思主義一樣,被批評為不切實際的烏托邦幻想,但這樣改革的熱情,這樣變革的思想,依舊是現代社會所欠缺的,或許就是因為社會的結構害怕這樣的思潮與熱情,才利用許多社會結構體制壓制大眾,讓大眾進入資本主義的規則牢籠中。

更簡單的來說,基變意味著從基本改變,現今的台灣福利制度,政府、組織與社工之間的三角習題是一道難解的方程式,當政府利用福利方案來控制組織時,組織及社工員的自由空間也就大大縮小,這也是在業界的社工員常常會抱怨的問題,但卻在資源依賴的情況下遷就現今的體制壓迫,若不再改變,若不在變革,社工員的專業不可能會提升,社工員工作背後的辛苦及壓力,在慈善助人的包裝下,也很難被社會看見。這不僅是在線上的社工員應該自我覺察的部份,更是在校的未來社工,應該認清的社會本質。

近來台灣北區的社工系所,組成跨校際的聯盟,雖然才再籌組階段,但期盼這樣的跨校系組織,能扮演當年學運火車頭的功能,讓基變的種子在未來社工的心中發芽、成長,開啟社工界新的視野,新的覺醒。從基本改變,讓受體制壓迫的社會工作能獲得解放,也期盼能召喚新世代,把未來扛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