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報--焦點新聞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台7線-賣肝者言】奢侈稅能解決甚麼問題?

經濟發展的目標不外乎在追求充分就業、經濟成長、物價穩定與改善所得分配、環境永續發展等目標,由於馬政府執政以來台灣所得分配的問題更加惡化,再加上即將到來的立委與總統大選,迫使政府急就章的推出課徵奢侈稅之政策,企圖以此掩飾長期的稅制不公造成所得分配更加惡化的問題。

奢侈稅可能打擊內需經濟

從全球金融風暴發生以來,國內不少經濟學家或是政府主管經濟政策部門不斷強調要擴大內需,以解決外部需求不足或是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中,現任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更是此一論調的倡議者,在其接任經建會主委以來也一再強調要大力的推動台灣的內需經濟,然而,執政黨主張課徵奢侈稅卻與擴大內需的目標,在根本上背道而馳。
擴大內需不外乎由以政府透過增加公共投資、增加消費,或是由民間增加消費與投資等方式拉動內需經濟,而政府由於財政預算的限制與國家債務問題並不可能毫無節制的以舉債來增加公共消費與投資,並且在市場並未出現失靈的條件下政府也不應該過度的介入市場,換句話說,要擴大內需需要以民間的消費與投資為主體,才是長期可行的辦法。
要增加內需消費與投資最有可能的就是透過高所得,也就是有錢人增加消費與投資來帶動,以此刺激內需經濟的發展,而奢侈稅的草率推出首先受害的不是有錢人的荷包而是台灣的內需經濟,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假如:將高爾夫球球證納入課稅目標,使得打高爾夫球的消費量減少,那最先受害的就是高爾夫球場以及該行業的從業人員,甚至增加桿弟、櫃檯人員等從事內需型服務業的失業人口,這就是奢侈稅可能傷害內需經濟的負面效果。

稅制不公的責任在於政府不是有錢人

在一個以市場經濟為主的經濟體中,在合法的範圍內追求個人財富的極大化並非有錯,甚至還能為經濟發展帶來好處,像是有錢人增加消費就能使錢的流通更佳快速,往往能夠創造出一些就業機會,對經濟發展具有正面的貢獻,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投機性投資所創造的非理性繁榮,也就是抑制高房價、股市泡沫,才是政府應該思考解決的根本問題,那麼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因投資產生的資本利得是否應該課稅的問題,也就是證所稅以及房地產交易的資本利得稅,並不是急就章的為了抑制民怨,而不負責任的將所得分配、稅制不公的問題引導社會仇富以此卸責。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對稅制以及造成所得分配惡化的問題進行通盤的檢討,並且提出長期周詳的解決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